生鱼片、牡蛎、贝类总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,特别是一到夏天,牡蛎是很多人最喜欢的夜宵。 但意外的是,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对品尝海鲜也“蕴藏着杀机”。
吃海鲜容易引起腹泻、霍乱、甲肝等疾病。 海水往往带有各种各样的病菌。 特别是在浅海区,污染程度更明显。 这些病菌寄生在海洋生物中,如果不处理被污染的海鲜就直接吃的话,很有可能引起疾病。
据介绍,吃毛虫、泥、蛤类、牡蛎、螃蟹等,甲肝容易传播。 生鱼片,吃虾肉,马上烧烤做海鲜,海鲜不熟。 或者炊具、容器的生熟不区分,容易引起肝吸虫、肺吸虫、姜片虫、广州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。 最主要的原因是海鲜未煮好,病菌与海鲜一起进入人体。
另外,海鲜煮了就不是“万事大吉”。 不是所有的海鲜都可以吃。 例如,深海大鱼多含有毒性强的雪茄毒素,吃了容易出现恶心、腹痛、麻木感等症状。 另外,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海鲜。 过敏体质的人吃的话会出现皮疹,全身瘙痒,重症患者呼吸困难。
海鲜食用禁忌
1、海鲜尽可能选择新鲜的。
为了减少吃海鲜引起的食物中毒,必须在可靠的店铺购买海鲜。 请尽量选择活着的东西。 特别是死螃蟹最好不要买吃。 因为死螃蟹含有一定的毒素。 买新鲜鲍鱼、章鱼、邹螺等,用手触摸就收缩,可以选择活的、动的新鲜海鲜。 有甲壳的海鲜,烹调前必须用清水把其壳冲洗干净。 烹调贝壳类海鲜之前,在淡盐水中浸渍约1小时,自动吐出砂土。 浸渍时间不能太长。 否则,原本新鲜的海鲜会被其中一部分腐烂的东西污染。
2、海鲜生吃,先冷冻再浇点儿淡盐水。
对肠免疫功能差的人来说,生吃海鲜有潜在的致命危害。 把牡蛎等放在冰上,撒上淡盐水,可以有效地杀死这种细菌。 这样,生吃更安全。
3、海鲜不宜与啤酒一起食用。
吃海鲜的时候最好不要大量喝啤酒。 否则尿酸太多会引起痛风。 吃海鲜要把白葡萄酒弄干。 因为其中的果酸有杀菌和腥味去除作用。
4、关节炎患者少吃海鲜。
海参、海龟、海带、海产品等中含有很多尿酸,被人体吸收后,关节就会形成尿酸结晶,使关节炎的症状恶化。
5、海鲜忌与某些水果同吃。
生活中,很多人有吃完鱼和虾等海鲜后继续吃水果的习惯。 海鲜鱼、虾、藻类等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。 如果把这些和葡萄、石榴、山楂、柿子等含有磷酸的水果同等吃,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,而且容易使海产品中的钙质和单宁结合成新的难以消化的物质。 这种物质刺激胃肠,引起人体的不适感,出现呕吐、头晕、恶心、腹痛腹泻等症状。 所以,海鲜料理后最好不要马上吃水果。 海鲜要和这些水果一起吃,至少每隔两小时吃一次。
6 .吃完海鲜后,1小时内不要吃冷饮和西瓜等食品,不要马上去游泳。
医生提示:
1 .尽量选择正规超市里的海鲜制品,不吃生海鲜制品,尽量煮水产。
2 .发现疑似海鲜中毒的症状时,用电话向同食者询问身体状况。 如果症状相同,应该立即去医院进行急救治疗。
3 .使用烧酒吃生海鲜可以消毒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,不建议吃海鲜。
4 .对于有过敏史的人,必须尽量减少海鲜,甚至不吃海鲜。
被海洋生物割伤感染几率大增
另外,也有医生说,市民夏天去海边玩的时候也要注意脚下隐藏的“危机”。 例如,散落在海滩上的贝壳、水母、螃蟹等生物随时都有可能成为“隐形杀手”。 如果被海洋生物的外表刺伤或伤害,感染疾病的概率会大幅度增加。
很多人不在乎海滩上皮肤上有伤口,没能很好地处理伤口。 这给了病菌一个机会。 病菌从伤口进入体内容易生病。 海岸发生伤口时,必须立即消毒,进行绷带处理,重症人必须送到海岸附近的医务室或医院接受急救治疗。
糖尿病患者在沙滩上行走要更加小心。 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脚如果被海洋生物刺伤的话很难治愈,容易进化成糖尿病足。 年轻人足部溃疡,严重者甚至要面对截肢的风险。 因此,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赤脚走在海滩上,不要走得太长以免受伤。